- 作者:刘姝玉
- 审核:王军 黄竹湧
- 时间:2025-08-14
- 点击:64
- 来源:基础教学部
上半年,学院英语教研室党支部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将深化党的理论学习机制与英语教学改革深度融合,创新打造“用英语讲好党的知识”教学实践,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,有力筑牢师生政治素养根基,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课程思政新路径。
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。支部教师以忠诚教育为内核,积极探索不同的“党建+”课堂教学引入模式。刘姝玉老师围绕2025年两会中提出的“具身智能”、“投资于人”、“职普融通”等英语热词,通过主题英语演讲、政策术语翻译等互动形式,引导学生理解用英语讲好中国发展故事是时代命题,通过鲜活时政素材深化了青年学子的国情认知与使命担当。
黄文珺老师创新推出"课堂三分钟"育人工程,,在每次课的开课三分钟以《中国日报》每日热词为切入点,通过“词汇聚焦”、“知识点”、“重要讲话”三个环节的讲解,向学生讲述当下社会热点,并揭示词语背后的时代内涵。
李成茜老师英语课程打破文理界限,介绍了从2025年伊始,中国在Deepseek、机器人技术等方面的迅猛发展,讲解了科技类的英文表达,同时结合教材,引导学生思考智能技术和今后职业发展之间的联系,让学生们打开了“技术和语言相互赋能”的学习思维。
张艺晖老师在英语课堂上引入与就业工作相关英文报道,作为课本求职部分内容的补充阅读材料,引导学生提炼关键信息,如就业优先政策、先就业再择业等内容。随后组织小组讨论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,增强就业信心。
"语言是载体,忠诚是灵魂,能力是基石。"英语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刘姝玉老师总结道,"我们通过“党建+英语教学”的举措,在课程进展过程中滴灌理想信念,借时政热词解析发展密码,用科技话题激发学生的报国情怀。”
英语教研室党支部将继续把忠诚教育熔铸于教学全过程,以课堂创新打破传统文理藩篱,培养兼具国际沟通能力、深厚家国情怀和精湛电力技术的时代新人。
(供稿:刘姝玉;一审:王军;二审:黄竹湧;校核:张静)